11月11日,正版资料正版资料大全牵头建设的“1+N”四川省级建筑产业园区再添“新丁”!集团与同济大学、四川天府新区三方共建的四川省级建筑产业园区科研基地——城市更新与智慧建筑研发及孵化基地(简称:基地)正式建成并启用!
▲四川省级建筑产业园区科研基地——城市更新与智慧建筑研发及孵化基地正式建成并启用
▲政、企、学三方领导为基地启用揭幕
▲杨斌题写“创新引领 建科本色”书法寄语活动
集团党委书记、董事长杨斌,集团党委副书记、副董事长、总经理马林;中国科学院院士、同济大学特聘教授李杰,同济大学原副校长顾祥林;四川省住建厅党组成员、副厅长、机关党委书记杨搏;四川天府新区党工委副书记、政法委书记刘荣华等社会各界代表,出席并见证华西又一发展盛事。同期举办的还有四川省建科院科技创新发展大会暨成立70周年总结大会。
▲合影留念
▲相关领导致辞或发言
主打“低碳” 华西的建科基地 “含科量”究竟有多高?
基地位于四川天府新区新兴产业园内,总占地近45亩(约3万平米),总建筑面积约6.3万平方米,由四川省建科院主导设计,四川一建总包建设,是西南地区首个集绿色、近零能耗、零碳建筑于一体的低碳园区。顶着业界光环,基地内华西自主研发的“含科量”到底有多高?多项“狠活”揭晓答案。
▲“天然新风系统”——建筑群被动式设计
“天然新风系统”——建筑群被动式设计。基地充分模拟阳光、气流、气压条件,对建筑群整体实施阶梯式设计,最大限度确保空气在“无死角”的场景中高效对流。
▲“自发电系统”——太阳能光伏发电
“自发电系统”——太阳能光伏发电。基地内80%楼栋屋顶安装光伏板发电设备,实现用电100%自给自足,仅电费一项,每年就可节约近80万。
▲“冷暖智造”——高效智慧风冷热泵系统
“冷暖智造”——高效智慧风冷热泵系统。空调通过预测设定、多维动态行为节能控制,结合自然涡旋气流送风,保证室内冷热舒适的同时,进一步减少碳排放。换言之,可以根据人员数量、气象条件等数据监测,实现空调系统自我调控,仅需极少部分能源就能保证室内冬暖夏凉。较传统系统每年可节约10万元制冷采暖费用。
▲“自然光源分配器”——光导照明
“自然光源分配器”——光导照明。基地内设有15个直径约1米的碗状装置。就是这些看上去不起眼的光导设备,承担着近2000平方米地下室的照明。地面集光器收集自然光源,传至地下漫射器再发散光源,全程利用自然光源。仅一个“光导碗”,每年就可节约用电近4000度。
▲“生态治水”——海绵城市技术
“生态治水”——海绵城市技术。基地内保留合理高差,利用生态技术,调蓄雨水,确保建筑群的地下水系旱时成景,涝时可控。
▲“超级大脑”——“智慧能源环境软件平台”
“超级大脑”——“智慧能源环境软件平台”。通过对能耗数据进行智能监测、感知和预测,从而对基地内每个能耗单元执行最佳方案,实现全生命周期的能耗智慧管理。
除现已呈现的“黑科技”外,基地启用后,还将进一步聚焦建筑产业转型需求,孵化更多引领行业发展的科创技术,培育更具竞争优势的新兴产业。
盘点华西建筑科研70年 看“新质转化”成效
事实上,基地的启用只是华西建筑科研领域“创新引领 建科本色”的一小步,而要论华西的科研实力,还得从华西全程参与新中国建设,见证行业技术革新的70年来看。新中国成立之初,华西最早一批建科人,参与新中国第一代工程建设标准制定;改革开放时期,华西建科人大胆推进机制改革、技术创新,奠定西南地区行业龙头地位;进入新时代,华西建科人扎实推进“智改数转”,为四川“建筑强省”提供系列科技解决方案,“新质转化”成果频频落地。
▲华西部分科研超级“天团”
华西科研超级“天团”。从最初20余人的科研所起步,华西科研团队现已形成1000余人的人才队伍。包括全国工程建设标准人物2名、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专家30名、四川省有突出贡献优秀专家4名、四川省学术学科带头人及后备人选6名以及其他各类专业技术人才。
▲砌体结构检测鉴定关键技术
砌体结构检测鉴定关键技术。依托技术优势主编全文强制国家标准1部,国家标准3部。被广泛用于文保建筑、历史建筑和既有建筑的检测鉴定与性能提升,参与广东会馆、四川大学华西校区嘉德堂、宽窄巷子等多栋历史建筑检测鉴定。
▲建筑减隔震专项技术
建筑减隔震专项技术。国内首创相关设计方法,建成了西南地区试验能力最强,资质参数最全的第三方减震隔震专项实验室。技术已运用于德阳旌阳区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项目、宜宾三江新区康养中心项目、阿坝州茂县寄宿制小学等40余项大中型工程项目。
▲混凝土结构建筑检测鉴定关键技术——成都东郊记忆
混凝土结构建筑检测鉴定关键技术。提出了混凝土结构建筑的安全性鉴定、使用性鉴定及可靠性鉴定的方法,牵头建立了既有建筑鉴定与加固国家标准体系。成功应用于成都东郊记忆、四川省科技馆、四川发展大厦等项目。
▲地下工程限压抗浮专利技术
地下工程限压抗浮专利技术。填补国内技术空白,被业内公认为国际领先水平。现已应用施工面积600余万平方米,为业主节约造价17亿。
全寿命周期的绿色低碳建筑关键技术。研发了以运行节能为导向的绿色建筑性能提升成果,建立了全过程标准体系,实现了省内绿色低碳技术规模化应用。
▲智慧工地监测集成技术
智慧工地监测集成技术。华西“两把刀”之一,解决人员精细管理、机械自动化管理、远程巡检调度等重难点问题,已广泛用于全国1000余个工程项目。
▲活动还举行了颁奖仪式及主题报告
见证华西建筑科研70年发展成果的同时,学者、专家还就研究领域做主题报告。仪式期间,还发布了四川建科院成立70周年纪念册、《七十如一》纪念片;并集中表彰了建筑科研领域做出突出贡献的干部职工。
▲会前,集团领导实地查看四川省级建筑产业园区科研基地建设成果
▲有关参会人员
四川省住建厅、四川天府新区、同济大学、行业协会代表,集团在家领导、集团及股份公司相关中心负责同志,各单位负责同志,四川建科院外部董事,领导班子,离退休老领导、老专家,干部职工代表等现场参加会议。